奥林匹斯山东南为火山高原塔尔西斯,上有三座巨大盾状火山:阿尔西亚山、帕弗尼斯山和艾斯克雷尔斯山;东北方有另一座低缓却宽广的盾状火山亚拔山;北方为古老地块阿克戎槽沟;西北至西方有熔岩平原阿卡迪亚平原与亚马逊平原;西南有风成风蚀地形梅杜莎槽沟层;而火山周围环绕着一圈崎岖地形--奥林匹斯山光环。
奥林匹斯山光环
编辑
Lycus Sulci地形图
奥林匹斯山光环(Olympus Mons aureole)是环绕奥林匹斯山的崎岖地形,由几个部分组成:西北方的Lycus Sulci、东北方的Cyane Sulci、东方的Sulci Gordii与东南方的Gigas Sulci,其中Lycus Sulci面积最大。地形名词sulci为复数,意为多条接近平行的沟与脊(subparallel furrows and ridges),而奥林匹斯光环的地表即充满此类地形。
奥林匹斯山光环最早由水手9号发现,亦引发种种解释成因的假说。其中一项说明这些是由奥林匹斯山边缘崩塌、往外推移而成,也就是多次大规模块体移动,而这也解释了奥林匹斯山周围斜坡(Olympus Rupes)的成因。[9]其中西北方的Lycus Sulci移动最远,最远离山脚斜坡750公里,其他方向的移动距离较短则是因为属上坡。此地形与山之间的不连续,是因为被后来的熔岩流所覆盖。[10]另有假说则解释这些崎岖地是借由冰的润滑顺着重力往外扩散,模型预测的内缘为拉张、外缘为挤压亦符合观测。[11]
阿克戎槽沟
编辑
阿克戎槽沟地形图
阿克戎槽沟(Acheron Fossae)位于奥林匹斯山北方一千公里,中心位于37°17′N 224°12′E / 37.29°N 224.2°E / 37.29; 224.2,长718.0公里。Fossae为复数,意为长条形凹地(long, narrow depressions)。阿克戎槽沟是多条东西向断层组成的地堑-地垒系统,可能是受底下软流圈岩浆上升流抬昇、受张力形成正断层所致,类似地球的裂谷,而东部有可能的因裂谷而生的火山地形。地形观察显示当时裂谷仍活动时,此地的岩石圈很薄、较热。撞击坑数量定年显示裂谷活动于39至37亿年前的诺亚纪,比属于亚马逊纪的塔尔西斯众火山还老。[12]
另外塔尔西斯东北的类似地区--坦佩高地与坦佩槽沟亦属于诺亚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