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!家里烧的白开水,最近喝起来咸咸的。烧完水的水壶里有白色的小颗粒,尝起来像盐一样。
别担心~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是咸潮在作怪!
什么是咸潮?
咸潮(又称咸潮上溯),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,它是由太阳和月球(主要是月球)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。当淡水河流量不足,受潮汐影响导致海水倒灌,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,即形成咸潮。
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,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于河海交汇处,例如长三角、珠三角周边地区。尤其在天文大潮时,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。
咸潮如何让自来水变咸?
受东江流域干旱及近期天文大潮的影响导致出现咸潮等现象,广州市天河区预警中心曾于11月5日发布蓝色预警(四级)信号。具体如下:
当咸潮发生时,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/升。因现有的常规净水工艺无法去除水中氯化物,原水氯化物含量升高时,自来水的口感会有点咸。
喝了变咸的水会影响健康吗?
小伙伴们最关心的问题来啦!
喝了略带咸味的自来水
会影响身体健康吗?
答案在这里↓
世界卫生组织编著的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
氯化物是人体中最丰富、作用最广泛的化合物。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人体内约有81.7克的氯化物。从饮用水中摄入的氯化物只占人体总摄入量的一小部分,当供水氯化物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,对人体健康并无影响。
应对咸潮的措施
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
是保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
广东水利始终坚持“以人为本,人民至上”
把城镇供水安全、经济建设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
作为抗旱防咸工作的主要目标
9月28日
广东省水利厅批复东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。
10月1日
东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正式实施。
11月1日
广东省水利厅启动水利抗旱Ⅳ级应急响应。
11月5日
由于东江流域取水口水质指标氯离子含量(含盐量)间歇性接近限值(250mg/L),广州市天河区预警中心发布蓝色预警(四级)信号。
11月8日
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组织召开《广东省东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编制》及《东江下游咸潮上溯影响供水数值模拟研究》项目成果推进会。
目前,全省各地水利部门正积极调控
充分发挥水利设施防汛抗旱、保供水作用
多措并举,全力应对
旱情和咸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
01
建立预警机制
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,并建立预警机制,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,水利、水文部门提前介入咸潮的预测、预报、预警,坚持预防为主,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咸潮上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。
02
采取应急补水、蓄水、调水等措施
调水以淡压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之一。应急调水压咸是在枯水期水量调度的基础上,加大骨干水库调度力度,补充河道淡水,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。相关水利(水务)部门根据咸潮等级,指导供水企业采取应急取水、供水及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,统筹组织区域内应急补水、蓄水、调水等。
03
储备抗旱防咸物资
相关水利(水务)部门制订物资储备计划,储备水厂制水所需药剂、送水车、送水箱、水泵等抢险物资,确保需要调用时,可及时到位。
04
建立用水管控名录
相关水利(水务)部门根据咸潮上溯影响的供水范围、各用水户用水规模和对水质的要求确定管控范围,重点针对重点用水大户和对水质要求较低的公共用水户,建立管控名录。
05
倡导全民节约用水
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,加重咸潮的危害。节约用水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,可以减轻咸潮的危害。相关水利(水务)部门制订抗旱应急宣传方案,通过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通信、信息网络等途径向民众公告目前的形势,广泛倡导全民节水。
饮水思源,咸苦过后方知甘甜
请大家积极行动起来
从自己做起、从日常做起
共同抗旱防咸
分享、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
同饮一江水,共护母亲河
来源:厅防御处、广东水文、东江流域管理局、人民广东、广东科普、广州自来水96968、东莞水务
原标题:《家中自来水变咸?原因查明!》